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治理、服务社会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的部署安排,学校组织开展了2025年暑期“行知学堂”暨“三下乡·返家乡”实践活动,全校共有9787名同学组建978个团队(其中国家级重点团队1支、国家级专项团队4支,省级专项团队4支、校级重点团队227支、院级重点团队234支)在家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办“行知学堂”227所,直接参与“小先生”2586人,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9000余人。广大合师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精准服务,激活振兴“新动能”,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非遗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三大主题,组织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靶向式”服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展现出青春昂扬、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用优秀的社会实践成果为学校70周年校庆献礼。
“理论+实践”,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学校227所“行知学堂”均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开展主题宣讲、手绘标识、红歌合唱、实地研学系列活动,以青春行动致敬历史、续写荣光。“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在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石碑题词前,团员示范行知学堂——院团委泾县行知学堂的“小先生”们久久驻足,凝神沉思。泛黄的文献、锈迹斑驳的武器,都化作了鲜活的教材,而叶挺《囚歌》的情景再现,更是让“铁军精神”直抵心灵深处,给青年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心灵触动。在武警队员的带领下,党员行知学堂——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利辛行知学堂的“小先生”和小学员们共同走进利辛武警中队,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武警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部队的组织沿革和辉煌历程,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人民军队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参观荣誉墙了,那一张张奖状无声地诉说着武警官兵们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院团委涡阳行知学堂全体“小先生”和小学员在教室内,齐声合唱《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红歌,激昂的旋律、嘹亮的歌声回荡在乡村上空,不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与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更让大家在歌声中重温抗战岁月,坚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信念。在合肥市肥西县桃蹊行知学堂内,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许涛同学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正在开展宣讲,“3500万同胞的伤亡、无数先烈的牺牲,才换来了今日的和平曙光。这份代价必须永远铭记,这份精神更要代代相传。”许涛的话语庄重而有力,引发在场小先生和小学员的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在我校“行知学堂”5个临时党支部和191个功能性团支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共计1000余名学生参与学习研讨。合肥蜀山芙蓉社区党员示范行知学堂内,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23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刘璇同学将学习贺信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组织30余名小学员共同参与到专题学习中,结合“长大后你想做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通过特色课堂,帮助孩子们理解“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院团委宣州团员示范行知学堂负责人、校学生会春季学期执行主席、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王铎同学连续三年投身暑期社会实践,用热忱书写青春答卷,带领4个功能性团支部18名团员“小先生”积极开展专题学习。院团委广德青年之家团员示范行知学堂负责人、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成员、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2023级制药工程专业刘良琪同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催人奋进,饱含着对青年学生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为我们的成长之路照亮了前行方向,我们要牢记嘱托、拼搏进取,以实践增长才干,在服务社会中展现青春担当。”类似的活动在行知学堂内遍地开花:铜陵金榔行知学堂、安徽出版集团行知学堂、郎溪毕桥行知学堂、菊园社区行知学堂以“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教育公益普法,文学院迎淮社区行知学堂的“小先生”带领小学员们主演的“高空抛物模拟法庭”震撼全场。民进合肥市委会徐诚律师与院法律协会志愿者刘家俊同学带领“小先生”团队,将《民法典》条文化作沉浸式课堂,以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文化+技艺”,让非遗文化传承“火起来”

今年暑期,全校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依托“行知学堂”平台,以“非遗润童心,技艺传薪火”为主题,将宣纸工艺、徽派版画、中华武术、池州傩戏、皮影戏等十余项非遗项目搬进课堂,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学堂、实地参观教学和开设专题工艺课程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教学,让“小先生”与小学员们近距离了解、学习、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在合肥市佳源南行知学堂的课堂上,安徽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徽派版画传承基地负责人、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郭益老师正在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位小学员,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刻板和印刷技巧,让小学员们印出独属于自己的版画作品,感受徽派版画的魅力。数学与统计学院池州金山行知学堂与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携手合作,以“解码池州・行走的文化地图——秀山门博物馆带你巡讲池州古今”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课堂”。在课堂上,池州市秀山博物馆副馆长、池州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青林讲师为小学员们介绍了池州的山水、历史文化以及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池州傩、京剧鼻祖“青阳腔”、东至花灯舞以及九华山庙会等非遗文化。在江苏省无锡市合一行知学堂内,曾获长三角舞龙舞狮锦标赛二等奖的体育科学学院“小先生”王帅,以制作的示范狮头为媒,引导孩子们学习基础的舞动姿态与节奏。课堂瞬间变成了小小的“狮场”,他先示范腾跃、摇头、摆尾的标准动作,每一个姿态都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小学员们穿上色彩鲜艳的狮头道具,跟着他一招一式认真学习。在一次次的配合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肢体协调性,更在专业指导下深刻体会到舞狮文化中蕴含的驱邪纳福、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在中国电科八所行知学堂的投影幕布上流转着从汉代“帷中影像”到宋元市井皮影的演化轨迹,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小先生”们正在细致讲解驴皮、牛皮等不同材质的特性,解析镂空纹样里藏着的吉祥寓意,用“汉武帝观影思妃”“皮影随丝路传西域”的故事,让皮影戏这门古老艺术在光影叙事中“活”起来。马鞍山市含山熙童行知学堂的“小先生”们拜访了85岁国家级非遗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洪诗成先生,通过访谈采风、技艺研习等方式,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洪老现场给大家展示了《八仙过海》《贵妃醉酒》等百余幅剪纸精品,以及构思精巧的走马灯装置,令“小先生”们赞叹不已。在安徽省少先队实践营专项团队——六安市霍邱行知学堂的课堂上,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和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的“小先生”们正带领小学员们体验非遗漆扇的制作。“漆扇是传统工艺与艺术的结合,”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孩子们围坐一圈,眼中满是期待与好奇。这一刻,非遗的种子悄然在心中生根发芽。
“基层+服务”,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赋新能”

“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核光同尘”志愿宣讲团暑期赴蚌埠市地委宿舍社区、涡阳县徐郢小学、铜陵金榔中学、六安东苑小区行知学堂等地,结合历史资料、影像、故事,讲述“两弹一星”研发历程、钱学森归国故事等,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投身强核强国事业的热情,累计开展20余场宣讲,相关活动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小岗红色探索者”志愿实践队赴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首先走进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观看图片、实物,学习沈浩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随后,大家进入葡萄采摘园,在果农指导下劳动,了解小岗村依托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的做法。实践期间,队员入住小岗村民宿,体验乡村生活,直观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经济提升、乡风文明和生活幸福。团队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学习动力,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组建志愿服务队赴合肥市包河区万国农贸市场党员会议室开展基层公共服务。活动聚焦菜农暑假带娃难题,结合学校行知文化特色,开设红色党史与行知精神宣讲、科普小实验、航空航天模型及风能动力车、绘画及手工制作等课程,不仅帮助菜场商户解决了暑期带娃难的问题,更是助力了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践内容获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国家级新闻媒体报道16次,活动收获了社会和小学员家长的一致好评,所在社区也为团队成员颁发证书、赠送了表扬信及锦旗。美术与设计学院连续4年组建专项志愿服务队赴宿州市埇桥区开展实践活动,足迹遍及祥安社区、金城社区、马号社区、大泽社区等地,服务辖区内近1000名儿童,结合美术设计专业开展我是小画家、情绪脸谱等活动,获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等国家级、省市级、县区级报道共计200余篇。
文学院张六军同学赴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天山街道蓝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在岗期间全身心投入新闻宣传工作,累计撰写新闻稿件三十余篇,他的实践事迹被当地媒体以《三载返乡“三岗”磨砺:合肥师范学院学子用心讲述新疆故事,彰显青年担当》为题进行报道,他也荣获库尔勒市“优秀返乡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在表彰仪式上作为优秀代表发言。外国语学院郑月平同学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社会调研,聚焦天堂寨镇生态与发展专题,实地走访景区了解流量及环保措施,调研民宿、土特产店等商户,发放100份问卷收集游客及生态相关信息;与居民交流产业历史,考察河道环境、水质及相关项目,查看山林资源与保护区域,调研当地餐饮住宿现状。数学与统计学院黄玲妹同学赴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曹溪镇后畈村,为当地老人送去精心准备的艾灸防蚊包,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给老人们孤寂的生活增添了温暖与乐趣。她还协助当地民政局整理婚姻登记资料,她认真梳理、核对每一份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高效助力婚姻登记工作的有序开展,得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肯定与好评。数学与统计学院程冉同学赴合肥市庐江县矾矿社区开展“小小指挥官”活动和“情绪猜猜卡”活动,同时在社区入户调研困境儿童需求,收集儿童微心愿及个人信息,活动获社区居民高度肯定。美术与设计学院程文同学在亳州市高铁南站负责文明劝导、道路指引、购票协助及助老服务,她耐心引导旅客有序排队、解答乘车疑问、协助老年乘客使用自助购票机,有效提升了车站秩序与旅客出行效率。经济与管理学院赵雨慧同学赴马鞍山市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参加“扬帆计划”实践活动,承担档案室文件整理、行政审批窗口办证引导、相关档案信息录入系统等工作。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周贝贝同学赴宣城市宣州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参加“扬帆计划”实践活动,承担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学院过子豪同学在安徽一数一人工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含山县大学生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数据标注工作。同学们在“返家乡”的生动实践中服务家乡发展、增长知识才干。音乐学院汪婧同学赴池州市东至县养老院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为院内老人打扫房间、修剪指甲。
“影响+反响”,交上守正创新深化实践育人的“新答卷”

今年暑期,随着“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吸引了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39名外校青年大学生主动参与建设学堂20个,服务农村留守儿童1000余人。《光明日报》围绕非遗文化传承进行专题报道,《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学习强国、高校思政网等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安徽新闻联播、《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等省级多家主流媒体累计报道1000余次。学校先后收到中国电科八所,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卫塘社区、包河区义城街道迎淮社区、瑶海区长淮街道火车站社区,含山团县委,歙县团县委,黄山风景区团区委,宿州市埇桥区东关街道大泽社区,六安市金安区望城街道正阳社区,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等地方基层政府、学员家长赠送数面锦旗和多封感谢信。
近年来,学校坚持“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特色办学之路,积极打造“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品牌,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行知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经过13年的打造,“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组织机制日益成熟,活动质量逐年提高,参与规模稳步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学校加强思政工作创新、彰显师范办学特色、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强化实践育人成效、打造行知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动。目前,学校累计建设“行知学堂”4807个,直接参与“小先生”23178人次,指导教师1993人次,服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90000余人。学堂建设地点遍布安徽省16个地市,遍及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获得了基层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多次受到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妇联、省教育厅、共青团安徽省委的表彰。(院团委:钟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