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第一批通识选修课程遴选与建设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5年09月19日 16:33编辑:沈瑞芮  预审:钱立青审核:夏晓璐来源:教务处(学位办、招生办、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 点击:

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持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充分挖掘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通识选修课程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基本条件

(一)建设支持与发展通道

本次计划立项课程 20 门。其中,2024-2025 学年已开设且具备一定建设基础的入选课程,直接纳入本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其余入选课程纳入下一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所有立项课程均将获得专项经费资助与教学资源支持,在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效后,将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课程建设项目,为课程高质量发展提供阶梯式支撑。

(二)申报类型与学时设置要求

我校通识选修课程主要分为综合素养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类、公共艺术类、创新创业类等课程模块。课程学时统一划分为16学时(1学分)、32学时(2学分)两种类型,申报时须明确选定对应类型与学时。

(三)开设频次与经费核算

入选课程须保持稳定开设频次,每学年线下开设学时不少于32学时(16学时类型课程每学年至少开设2次,32学时类型课程每学年至少开设1次);课程开课且完成教学任务后,相应的课时费将严格按照学校公共选修课课时费核算办法统一核算发放。

(四)申报要求

1.课程申报主体可为教师个人,也可为由多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须明确 1名负责人,负责人需承担课程核心教学任务,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2.所有申报课程须依托“在线课程平台”完成资源建设(含教学大纲、课件、案例、习题等)与日常教学管理。

(五)课程内容与形式创新

课程需聚焦通识教育 “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培育价值” 核心目标,内容需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且知识结构系统完整、育人目标清晰可衡量;课程建设可与微专业建设相结合。教学形式鼓励突破传统讲授模式,可采用 “科研专题报告+ 研讨”“科普讲座+实践”等模块化方式组织,单个教学模块时长建议控制在 2-4学时,确保教学节奏合理、互动充分。

(六)优先支持

1.对于三类课程予以重点倾斜支持:

(1)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课程(如采用AI辅助学情分析、AI互动教学工具等);

(2)聚焦人工智能主题的通识课程(如《人工智能通识科普》等);

(3)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课程须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系统展现传统思想、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等核心内容。

2.课程在滨湖校区开设优先支持。

二、申报材料提交要求

(一)提交材料清单:

1.合肥师范学院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附件 1);

2. 合肥师范学院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立项申报汇总表(附件2)。

(二)提交时间与方式:

请于2025年10月9日前将上述材料的纸质版(1份)以学院为单位报送至教务处403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所有材料压缩为1个文件夹,命名格式为 “教学单位+课程名称+申报人”)发送至教务处指定邮箱。逾期不予受理。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51-63805425

电子邮箱:619130446@qq.com


附件: 1.合肥师范学院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立项申报表;

2.合肥师范学院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立项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