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花开结硕果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两名新疆籍学子考研圆梦

时间:2025-05-09编辑:黄文婷  预审:马喆审核:周倩来源: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点击:

近日,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结果揭晓,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21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两名新疆籍学生,阿扎代姆·麦麦提和努尔比亚·阿布都吉力力分别以优异成绩被浙江农林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拟录取。两名学生的“上岸”不仅是个人求学路上的重要转折,也是学院新疆籍学生实现考研上岸的突破,更成为学院“胡杨种子计划”深化新疆籍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生动注脚。

埋下胡杨种 奋斗不息追光路

逸夫楼的教室里,总能看到阿扎代姆捧着专业书低声诵读的身影。大三学年,她的综测成绩进步了30名,获得校级奖励8项,更在2023-2024学年校级动植物标本大赛一等奖斩获一等奖。“大一时,我的化学成绩很差,高数课更是听得吃力。”这位来自阿克苏的维吾尔族姑娘坦言,专业基础薄弱曾让她一度迷茫,非常感谢学院的领导老师们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因为有了对她学业和思想上的“一对一”帮扶,让她看到前方的希望。

努尔比亚时常在图书馆学习到很晚才回到宿舍。从大一时的成绩落后,到大三时综测成绩进步12名,获得校级奖励7项,她始终怀揣着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在奋斗之路不断前行。她提到班级良好的学风建设和老师们的热心关怀,助力她的考研之旅迎来硕果。

呵护胡杨木 润物无声育英才

近年来,对于新疆籍学生的教育管理,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构建成长引领、学业帮扶、生活关怀的全方位培养体系。学院结合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将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针对新疆籍学生学业困难的问题,生物科学教工党支部实施制定了“333”工作方案,组织党员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新疆籍学生做期末考试考前辅导。辅导员定期深入新疆籍学生宿舍,及时掌握新疆籍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积极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分阶段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学院严格落实各项奖、助、贷、补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还通过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等多种途径,有效地解决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最基本的实际问题,努力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做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良好局面。

结出胡杨籽 薪火相传心连心

两位学生的考研成功引起强烈反响。在学院近日举办的新疆籍学生座谈会暨考研交流分享会上,努尔比亚和阿扎代姆分别结合自身考研经历,为学弟学妹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主题分享会上,一名大一新生激动地说:“两位学姐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肯努力,天山脚下的梦想也能在江南水乡开花结果。”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万成在座谈会上谈到:“这两名学生的成长轨迹,充分证明只要坚持“爱、严、细”的工作理念,就能让每个民族学生在求知道路上绽放光彩。她们的故事,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鲜活教材。”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新疆籍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未来,学院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更多“胡杨种子”在育人的春风中扎根抽枝,在时代的星河下绽放属于他们的璀璨光芒。(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梁悦)